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桩基工程项目现场(上)与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现貌(下)
1982年,我来到了327地质队参加工作。初入地质行业,我便被派驻庐江黄屯小岭山矿区,在钻探机组担任钻工。当时的生产条件很艰苦,采用12小时轮班制。时值青春年华,尽管工装沾满泥浆,双臂却始终充盈着使不完的劲头。三年后,随着技术岗位调整,我转为从事打井钻机作业。1994年,我的职业生涯迎来转折,调入队岩土公司上海分公司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在浦东开发热潮中,我先后投身光大会展中心等标志性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地质工程经验。
最难忘的是2009年,我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中国援建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项目。该项目由安徽外经建设集团承建,咱们单位在项目中负责桩基施工这一关乎整体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初抵中美洲,70人的技术团队便遭遇了两大严峻挑战:勘探报告与实际地层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导致钻头频繁损坏;恰逢当地雨季,作业面长期积水,施工难度进一步加大。项目部全体员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施工泵吸反循环灌注桩1337根,灌注砼方量超过25000立方米,历时7个月,最终在同年8月底圆满竣工,工程质量得到了建设方、监理方、总包方的一致好评。
这座可容纳3.5万观众的现代化体育场,于2011年3月正式移交使用,现已成为中哥美好友谊的长久见证。这段跨越太平洋的建设经历,始终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记忆。
(讲述人:马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