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勇在工地检查(左三)

王小勇在工地检查(左二)
勇者无惧 阔步前行
记队工勘院总工程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小勇
他是一个执着的人,工作上善于动脑筋,从没停止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对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工作中遇到再大困难都会想办法坚韧克服。他是一个憨厚的人,无论是作为一个技术员,还是后来在技术管理岗位上,都能和同事们和睦相处、相互协作。在技术管理岗位上,只要安全、技术、质量标准吩咐下去,工勘院各工程处都给予他全力支持,都能得到坚决执行。 他是一个沉稳的人,在诸多不利因素和突发状况面前都能沉着应对。在安徽省地矿局地质环境勘查技能大赛中,他和队友最终顶住压力,力压诸多强手获得团体一等奖,以及大赛个人一等奖等成绩就是最好的实例。他就是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27地质队安徽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王小勇。
野外磨练
王小勇大学毕业时,为了给生活困难的家里减轻负担,放弃了继续进修的机会,来安徽工程勘察院,成为了一名技术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小时候生活的艰苦,让王小勇就养成了一股不惧压力、敢于吃苦、随遇而安的精神品质。刚上班那几年,虽然野外工作环境艰苦,每年要在野外呆上八、九个月时间,可王小勇却好像感觉到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散发着香甜的滋味。
合六公路施工期间,天气炎热至39℃,每天在密不透风的深坑中,要连续工作21个小时,他坚持了下来。
芜湖裕溪河引桥的建设,当时芜湖气温高达40℃,不说施工的艰难,光是休息时,要拿凉水往自己的身上和床上洒,才能躺下睡一会。晚上电风扇开着,旁边放一盆水,功夫不大盆里就会飘一层掉进去的蚊子。王小勇没说累。
在宿县一个工地施工,去的时候气温是10℃,没想到当晚温度骤降到-4℃,脸盆的水结上了冰,湿的毛巾冻的象棍子一样硬,由于去时没有带足够御寒的衣服,他的胃被冻坏了,留下了怕寒的毛病,到现在还没有根除。
在萧县工地,由于水土不服,发高烧,天天吃药支撑,难受极了就打吊水,针头一拔,还是来到钻机旁。
王小勇为人随和、热心、办事踏实,到哪都和工人们打成一片,推钻机、扛钻杆的体力活都主动参加,经常和大伙儿一起用肩扛起几百公斤重的钻机,给钻机就位。野外工程项目上遇到谁有事请假,他就主动去替代别人。
王小勇坚信,只有生产一线才能更好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施工细节。几年的野外工作,使他有机会得到了全面锻炼,积累了比较全面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为以后在技术管理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的成就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不懈追求
王小勇走上技术管理岗位时,地质行业正处于从低潮向第二个春天转变时期,面对市场的压力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他知道,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尽快提高、掌握和发挥作用。
工勘院技术管理岗位,工作的类型、专业比较繁杂。每个项目涉及的各种技术标准的书籍就达一百多本。工作千头万绪,王小勇在学习上只有挤时间,休息日、晚上都要抽时间看书看资料,很多时候凌晨两点才从办公室回家休息。对待新知识、新工艺、不同行业体系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学,通过对不同项目往深处的挖掘,通过对不同行业技术人员接触、交流、磋商来掌握,他以某个突破点发散出去,掌握原理,在众多资料中找出差别的办法,不断拓展得到延伸。
王小勇先后参与、主持、审查的各类项目超过2000项。当别人问他自己做过的最满意工程项目是哪个时,追求完美的他却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过有几个项目还是让他觉得努力没有白付:
2005年,台风泰利过境影响到江淮之间的大别山区,应六安市国土局邀请,王小勇受命参加金寨、霍山地质灾害应急处理。经过艰苦工作,处理大量灾害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安徽省华谊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年产50万吨甲醇项目,是安徽省重点工程,总投资200多个亿,地质条件复杂,勘查费高,前后进行了三年时间,技术难度和工程量都很大。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要克服厚层软土和多层透镜体等难于解决的岩土工程勘查的困难,同时在长江实行水上钻探,还要克服位于长江主航道上水流冲击的影响。王小勇在主持该项目工程勘察时精心组织、针对问题重点突破。该项目建成后总体评估,做到了一次性投产。由于勘察设计和结构施工的成功,该项目获得了中国施工企业协会颁发的“国家优秀工程奖”。
在滨湖渡江战役纪念馆项目建设中,王小勇参加了前期选址工作,担任工程勘察项目负责。由于在巢湖这样大型湖上钻探作业,不但要克服风浪、潮汐引起水面颠簸和起伏,还要克服奇特造型建筑的稳定和填湖造成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王小勇针对重点,集中工勘院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终于达到理想目标,排除了各种技术难题。施工的结果证明了王小勇编制的勘察资料绝对准确。该项目也获得了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阔步前行
由于刻苦钻研,王小勇在专业上具备了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水工环地质综合技术能力跻身安徽省内前列。他被聘为省勘察设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勘察与地基基础标准化等技术委员会专家和合肥市工程勘察、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应急专家。他还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参与编制了《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技术资料归档整理规程》、《安徽省工程勘察施工作业人员职业标准》、《安徽省工程建设场地抗震性能评价标准(修订版)》、《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五十年》等地方标准和文献。
近年来,传统的单纯地质勘察向大岩土和环境地质方向转变,王小勇和同事们一起,探索思考、努力创新,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业务上的多个突破。安徽工程勘察院第一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第一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第一份地质灾害调查区划报告、第一份岩土工程设计报告、第一份岩土工程监测报告等等都凝聚了他和同事们辛勤的汗水。
王小勇多次获得住建部、安徽省住建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优秀勘察一、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以及“2012——2013年度国家优秀工程奖特出贡献者”称号。2013年与队友一起在安徽省地矿局地质环境勘查技能大赛中夺得团体一等奖,以及大赛个人一等奖,获得“安徽省地矿局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4年被安徽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安徽省总工会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对待荣誉,王小勇谦虚的认为是所在工作岗位以及同事、家人无私的支持给了自己出成果的机会。这位踏踏实实,沉沉稳稳的水工环地质专家出生于七十年代中期,而今正是干事业、实现梦想的黄金年纪,勇于挑战的他一定会继续努力,奋发有为、阔步前行!
(队工会 戴舒生)
上一条: 省地质工会主席王宁川走访慰问我队患病职工